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材料统计

2016年中国电池材料行业发展报告

来源:电池环保中心网 | 关键词: | 时间:2017-03-23 13:39
文章摘要:电池材料环节,受益于三元电池出货量的爆发式增长,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已切入动力电池巨头供应链的龙头将迎来底部反转,业绩弹性达达4-5倍甚至更高。2015年三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暴涨带动电解液价格持续上行,从新产能建设...

  电池材料环节,受益于三元电池出货量的爆发式增长,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已切入动力电池巨头供应链的龙头将迎来底部反转,业绩弹性达达 4-5 倍甚至更高。 2015 年三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暴涨带动电解液价格持续上行,从新产能建设进度来看,六氟磷酸锂年底前仍将维持供需偏紧的产业格局,能够自产六氟磷酸锂的电解液厂商其盈利能力向上空间更大,量价齐升将带动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正极材料因近年消费锂电增速下滑,同时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行业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5%左右。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兴起,其对品质的高要求提升了产品差异化程度,同时较高的技术壁垒使得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未来有望保持较好的产业格局,随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能够顺利切入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厂商,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恢复。参考负极材料及其它同类制造业毛利率水平来看,我们预计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上行至 25%左右,盈利能力底部反转叠加行业持续放量将带动业内相关企业迎来戴维斯双击,业绩将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因三元电池未来增速更高,对应三元正极材料未来无论长期空间还是短期弹性均远优于铁锂材料。

 在 2014-2015 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前,锂电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市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下游领域为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市场,受 2011-2012 年高速增长后国内消费锂电市场增速逐年下滑。而业内企业受 2010-2011 年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推动,纷纷扩产,导致 2012 年以后锂电池材料环节盈利能力逐年下滑。

2011 年后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逐年下滑

1.png

笔记本电脑 2011年已达到出货高峰

2.png

2011 年后全球消费锂电市场增速逐年下滑

3.png

 正极材料在电芯成本中占比达到 30%以上,业内普遍采用“主要原材料成本+其它制造成本+毛利”的定价方式。在消费锂电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叠加行业较低的集中度以及前期大规模扩产,正极材料企业产能利用率急剧下降,同时因产品同质化严重,激烈竞争下纷纷大幅降低毛利要求,导致整个行业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5%左右。

正极材料在电芯成本占比达到 30%左右

4.png

正极材料厂商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5%左右

5.png

 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2015 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 15.7Gwh, 参考上文的测算, 2020 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超过 90Gwh, “十三五”期间动力电池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40%。

“十三五”期间动力电池年均复合增速超过40%

6.png

 动力电池对正极材料产品品质要求更高,大部分消费类锂电正极材料厂商因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切入该市场,相较于消费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更好。2015 年下半年来在动力电池加速放量及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上行带动下,正极材料价格持续上行,且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大于主要用于消费锂电市场的钴酸锂。部分领先企业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放量带动下,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以动力电池逐渐放量的当升科技为例,其 2016 年一季度毛利率已达到 15.6%,较 2015 年上升超过 7 个百分点。

三元NCM 与 LFP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大于LCO

7.png

2016 年当升科技盈利能力出现明显回升

8.png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铁锂与三元两种技术路线,目前三元与铁锂单位Wh 电芯所需正极材料分别为 1.71g、 2.4g 左右,考虑到材料能量密度的逐年提升,假设 2017-2020 年单位 Wh 三元及铁锂电芯所需正极材料用量年均下降 10%、5%测算,2020 年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将超过 6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50%,铁锂正极材料 2020 年需求量将达到 5.49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15.3%。其中 2016 年三元材料需求量将实现翻倍增长,铁锂正极材料同比增长 44%,因此无论是长期空间还是短期弹性,三元材料均优势明显。

三元材料无论是长期空间还是短期弹性均大幅优于铁锂材料

9.png

 负极材料目前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中间相碳球三种,其中中低端消费锂电主要使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中间相碳球则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高端消费锂电领域。硬碳、硅碳合金及钛酸锂目前处于初步产业化或研发阶段,未有大规模应用。随着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人造石墨占比正逐渐提升,2016 年一季度人造石墨产量占比已接近 70%。

人造石墨产量占比逐渐提升,2016年一季度接近70%

10.png

 2015 年底负极材料行业总产能达到 11 万吨/年左右,其中前四大厂商(贝特瑞、杉杉股份、紫宸科技、星城石墨)产能占比达到 60%左右,基本处于几大寡头垄断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较好的产业格局使得行业扩产较为理性,2015 年产量达到 7.2 万吨,产能利用率接近 70%,其中人造石墨产能利用率 75%,供需格局最好。

2015 年底前4 大厂商负极材料厂商产能占比达到60%左右

11.png

人造石墨供需格局最好

12.png

 因负极材料行业良好的产业结构,负极材料扩产节奏基本与需求增长相当使得产品价格基本随着成本逐渐降低保持平稳下降趋势,业内企业毛利率基本维持在 30%左右。

负极材料价格平稳下降,业内企业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

13.png

 单位 Wh 电芯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约 1.35g, 考虑到未来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所带来材料用量的节省,预计到 2020 年仅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将达到7.3 万吨, “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8%。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叠加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可确保切入动力电池领域(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的负极材料企业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十三五”期间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8%

14.png

  2015 年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的电解液达到 3.26 万吨,在其带动下 2015 年国内电解液产量同比增长 84%。2015 年单位 Wh 动力电池电芯电解液平均用量约2.08g,考虑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带动的材料用量节省,并结合前文对动力电池增速的判断,预计 2020 年动电解液产量将达到 14.6 万吨,在动力电池持续放量的带动下, “十三五”期间动力电池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 26%。

动力电解液放量将带动未来 5 年电解液产量保持 26%的年均复合增速

15.png

  电解液中成本占比最高的为六氟磷酸锂,目前 1 吨六氟磷酸锂能够生产 8 吨左右的电解液,电解液 2015 年三季度以来的涨价潮中,数码与动力类电解液产品价格分别由 8 万元/吨、4.8 万元/吨上涨到 2016 年一季度的 11 万元/吨、8.5 万元/吨,分别上涨 3 万元/吨、3.4 万元/吨,动力类电解液价格上涨幅度大于数码类产品,表明在动力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下动力电解液供需格局更好。

 从成本端来看,同期六氟磷酸锂由 11.2 万元/吨上涨到目前的 32 万元/吨,上涨幅度达到 20.8 万元/吨,对应电解液的成本上涨幅度为 2.6 万元/吨,由此可以看出,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暴涨与供需偏紧是驱动电解液价格大幅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其中六氟磷酸锂涨价影响程度更大。

2015 年3 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电解液

16.png

 虽然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也是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的驱动力,但实际上每吨六氟磷酸锂仅对应 0.2 吨左右的电池级碳酸锂消耗量,2015 年三季度以来碳酸锂价格上涨约 13 万元/吨,对应到六氟磷酸锂成本上仅上涨 2.6 万元左右。因此认为,2015年三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的持续暴涨主要是由供需偏紧的产业格局导致的。

2015 年3 季度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约 13 万元/吨

17.png

 进口替代叠加下游需求高增长,国内隔膜需求将持续保持较高增速,但随着技术瓶颈逐渐突破,国内隔膜厂商产能扩张步伐持续加快,超过需求增长。考虑到目前行业平均高达 6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后期盈利能力下滑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单位 Wh 对隔膜的需求量约 0.012 平米,对未来五年动力电池需求量的测算,预计到 2020 年仅车用动力电池对隔膜的需求量将达到 8.5 亿平米,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5%。 对比来看, 2015 年国内整个锂电产业对隔膜的需求量约 8.9亿平米,动力电池用隔膜持续放量可确保未来 5 年整体隔膜市场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未来5 年动力电池隔膜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5%

18.png

 在动力电池良好发展前景的带动下, 自 2014 年来国内隔膜产能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截止 2015 年底名义产能达到 12.4 亿平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 50%以上,但受部分新进入厂商工艺不成熟以及产品品质等多因素影响,整体产能利用率仅50%左右,部分高端隔膜产品仍依赖进口。

2015 年来国内隔膜行业产能利用率持续上行,但仍仅50%左右

19.png

 动力电池因容量及功率相较于消费电池更大,其对隔膜质量要求更高,2015年以前国内动力电池多使用干法隔膜(多层工艺),2015 年后随着湿法陶瓷隔膜的规模化应用,使得其安全性大幅提升,同时三元电池快速放量,其对轻量化的要求,未来湿法隔膜在动力电池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5 年动力电池隔膜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5%

20.png

湿法隔膜景气度更高

13.png

 目前隔膜行业毛利率水平在 60%以上,后期随着国内产能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盈能力或将平稳下滑。考虑到隔膜生产线从建成到完成投产往往需要0.5-1 年的试生产期才能逐渐满产,因此能够快速切入动力电池供应链的龙头厂商将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可凭借出货量快速增长对冲盈利能力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业绩稳定增长。

目前隔膜行业毛利率水平达到 60%以上

22.png